“移”出好风气 “易”出新风尚 书写乡村文明新答卷
“移”出好风气 “易”出新风尚 书写乡村文明新答卷——三江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综述
“以前村里红白事大办酒席,铺张浪费,攀比成风,如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7月22日,谈及移风易俗工作,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冠洞村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冠洞村的变化,只是三江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三江大力整治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致富、节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文明新风吹遍侗乡大地,滋润群众“心田”。
完善制度优化管理
因地制宜“移”出新风尚
以“契约精神”为导向,把好移风易俗新方向。三江深入推行“一约四会”制度,坚持因村施策、因势利导,充分吸纳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乡贤五老”意见建议,创新打造并不断健全“一约四会”村民自治制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明乡风建设。丹洲镇丹洲村把婚丧纳入村规民约,“厚养”弘扬中华孝道,“薄葬”传播文明新风。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机制,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红白事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的积极作用,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当地农村红白事,通过“志愿服务+劝导”有效遏制陈规陋习。今年以来,全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648场,文化惠民活动432场,惠及群众10.2万人次。
强化宣传氛围浓厚
民族特色“唱”响好声音
以“多样宣传”为渠道,把好移风易俗新方式。三江持续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广移风易俗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多渠道多形式着力破除陈规陋习。依托侗族地区民族文化优势,以“文化+宣讲”的方式,利用侗族琵琶歌、多耶、侗戏、侗族大歌等群众喜闻乐见方式,把文明新风传入群众心里。林溪镇冠洞村弹唱侗族琵琶歌《侗歌唱响文明新风尚》,唱响文明“好声音”。独峒镇岜团村利用保存完好的“侗款”文化,新编通俗易懂的“款约”“款词”共建和谐侗寨,弘扬时代新风,让群众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移风易俗教育引导。
展开全文
选树典型学习先进
示范带动“引”出文明风
以“树榜立模”为典型,把好移风易俗新思想。今年以来,三江综合各地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移风易俗成效情况,分类择优确定一批先行示范点,重点以丹洲镇丹洲村,林溪镇冠洞村和平岩村,八江镇布央村,同乐苗族乡归东村4个乡镇5个村为移风易俗示范点,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归东村完善制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等民约,倡导喜事1天内办完、白事3天内结束,节约操办成本。平岩村喜事礼金由人均600多元降至200元以下,村民的喜宴桌数由以前的平均72桌减至50桌以下,为每户家庭节省开支3万元以上,不仅减轻群众负担,还打响“侗族集体婚礼”旅游品牌。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如今,侗乡群众从观念到习惯,从文明素养到精神面貌,都在悄然发生变化,文明新风正在潜移默化融入群众生活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成为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浸润侗乡大地。
记 者:韦思彤 杨业嫩
通讯员:蒋燕鹏
来源:风情三江微信公众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