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有一个大胆计划,特朗普已经开了绿灯,普京强硬警告:“战斧”若出,俄美翻脸!
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那场闭门会晤的细节刚一披露,就立刻搅动了全球地缘政治的浑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着特朗普的面,把压在心底的大胆计划和盘托出——索要射程超20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还要求获准用美制武器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让人意外的是,特朗普没有当场拒绝,反而给出了“不反对”的回应,这番表态被外界解读为给这个危险计划开了关键绿灯。
消息传到莫斯科,普京的回应没有丝毫含糊。在接受俄记者采访时,这位俄罗斯总统的警告掷地有声:如果美国真的把“战斧”交到乌克兰手中,用于打击俄纵深目标,**俄美关系将彻底破裂**。这番话不是空洞的外交辞令,而是将两国关系推向悬崖边缘的明确预警,毕竟自冷战结束后,还没有哪款武器能让俄美首脑如此直接地亮出底线。
泽连斯基的底气显然来自对“战斧”性能的精准算计。这款被美军奉为“外科手术式打击”核心的武器,确实有着乌军现有装备难以企及的实力。其400-450公斤的弹头重量,比乌军常用的远程无人机载荷高出4到9倍;2500公里的最大射程,更是把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俄核心城市尽数纳入打击范围,这比英法提供的“风暴阴影”导弹射程足足远了近10倍。泽连斯基对此看得很清楚,他直言拥有这类武器就能让俄方“重新计算风险”,甚至幻想以此迫使俄罗斯坐上谈判桌。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态度转变。拜登时期,美方因担心局势升级多次拒绝乌方请求,如今却让“战斧”援助议题摆上了台面。美国副总统万斯公开证实,政府正在讨论通过北约欧洲成员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的可能性,特朗普本人也透露“总体上已经作出决定”。有消息称,美方甚至考虑让乌克兰通过欧洲国家代购导弹再转运的迂回方案,这种“曲线援助”的心思,暴露了既想施压俄罗斯又想规避直接责任的矛盾心态。
展开全文
但这个看似周密的计划里,藏着太多无法自洽的漏洞。最现实的问题是,乌克兰根本没有能发射“战斧”的平台。这款导弹主力型号为海军设计,需依托水面舰艇或潜艇发射,而乌军海军早已名存实亡。即便理论上可改装陆基发射平台,其技术难度和时间成本也远超乌方能力。更关键的是发射前的技术准备——“战斧”需要高精度三维地形图规划路线,这类最高等级军事机密,美国绝不会轻易交给乌克兰。
俄军事专家安皮洛戈夫戳破了真相:没有美国或英国专家直接参与,乌军根本用不了“战斧”,而这种参与本身就是冲突升级的导火索。普京的警告背后,是俄罗斯对安全红线的绝对捍卫。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早就点明,向乌提供“战斧”将是局势的严重升级,即便不会改变战场根本态势,也必然引发连锁反应。俄政治分析家布鲁特的担忧更具现实意义,他担心乌军拿到“战斧”后会扩大对俄民用设施的攻击,让战火从局部冲突蔓延为更大范围的对抗。
更棘手的是,部分“战斧”型号可配备核弹头,佩斯科夫特意强调,当导弹飞来时没人能判断其是否携带核装药,这种不确定性足以让任何国家绷紧神经。美国内部的反对声音同样不容忽视。多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援助计划可能因库存不足夭折,现有“战斧”早已分配给海军及其他用途。还有匿名高官直言,泽连斯基既没给出令人信服的使用理由,其列出的打击目标数量也远超西方可能提供的导弹总数。这种矛盾处境下,特朗普的“绿灯”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而非成熟的战略决策,毕竟没人真的想承担与俄罗斯翻脸的后果。
这场围绕“战斧”的博弈,本质上是三方意志的危险碰撞。泽连斯基试图用外部武器赌上国家命运,特朗普想靠军援平衡选举利益与地缘风险,普京则坚守着“底线不可破”的安全原则。现在外界都在盯着华盛顿的最终决定,只是所有人都该清楚:“战斧”导弹一旦越过边界,引发的就不是战术层面的胜负,而是战略层面的灾难。俄美关系破裂的代价,没有任何一方真的承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