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动真格了,克格勃重出江湖?乌国家安全局上校遭枪杀,俄乌另一场战斗打响!
据参考消息报道,2025年7月10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上校伊万·沃罗尼奇在基辅格洛西伊夫区停车场遇刺。枪手7秒内连开5枪,3发命中心脏、颈部、头部等要害,使用俄制9毫米穿甲弹及消音器,声响仅30分贝,如正常对话,避开三重安检和人脸识别系统后消失。
士兵(资料图)
乌克兰警方确认沃罗尼奇当场死亡,安全局局长马柳克紧急启动内部审查,200余名驻外特工面临测谎排查,核心情报岗位启动"换血"程序。俄罗斯媒体RT在案发24小时内详细披露行动细节,暗示为"国家层面报复"。此次暗杀采用苏联克格勃经典的"近距离精准击杀"战术,与1978年保加利亚异议人士乔治·马科夫遇刺案相似,均为贴身攻击、快速撤离。结合现代技术,利用AI分析社交媒体数据,锁定沃罗尼奇每周三固定行程,实施定点清除。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是一个庞大的国内情报机构,拥有数千名工作人员。该机构表示,已对其一名雇员在基辅南部戈洛西伊夫区遭谋杀一事展开刑事调查。该机构的职责范围包括安全和反间谍工作。但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它还在针对莫斯科的特别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实施暗杀和破坏袭击。这些行动包括一项代号为“蛛网”的非同寻常的无人机行动。该行动针对的是距离乌克兰数百英里外基地内的俄罗斯战略飞机;它还包括在莫斯科使用藏在滑板车中的炸弹刺杀一名俄罗斯高级将领的行动。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构建的"猎网"系统,整合18个月的社交媒体、通话记录和行踪轨迹数据,绘制目标生活画像。行动当天,借俄军无人机群突袭基辅造成的电子监控短暂中断,精准执行暗杀,展现出传统情报手段与人工智能的高效配合。
沃罗尼奇主导"蛛网"行动,摧毁俄罗斯西部军区40%的战略轰炸机和侦察机,造成70亿美元损失;策反37名俄罗斯军工专家,导致"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试射失败;2025年1月策划暗杀俄罗斯中将基里洛夫,成为俄罗斯情报系统的"心腹大患"。
展开全文
俄乌冲突(资料图)
此前乌克兰频繁对俄罗斯本土实施无人机袭击、爆破行动,俄罗斯此次暗杀行动标志着其从防御转为进攻。通过"斩首"敌方核心情报人员,瓦解对方情报网络,制造心理震慑,预计将引发乌克兰情报系统30%的传递效率下降和内部猜疑。
乌克兰情报显示,朝鲜计划向俄罗斯增派2.5万至3万精锐部队,加上此前的1.1万人及6千工兵,累计投入兵力接近5万。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附近集结超11万部队、400余辆坦克和200多门火炮,朝鲜援军将承担次要战线防御,让俄军主力集中发动夏季攻势。
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禁止朝鲜对外军事合作,但俄罗斯拥有否决权。美国表示"评估制裁方案",实际措施有限。日本加强北方领土警戒,韩国加速部署"杀伤链"系统,朝俄军事协作可能开创"专制国家军事互助"先例,引发伊朗、叙利亚等国效仿担忧。
普京(资料图)
俄罗斯"猎网"系统开启AI追踪先河,乌克兰则启动"深影"计划,拟两年内培养200名配备微型毒剂、声波武器的"战术型杀手",双方情报战从无人机轰炸转向定点清除,2025年上半年37%的"误炸"事件与情报行动相关,平民目标风险加剧。
俄罗斯主动公开暗杀细节,通过RT、塔斯社等媒体高强度传播"克格勃回归"叙事,抢占话语主动权。乌克兰反应滞后,陷入被动,这种"公开化报复"旨在摧毁敌方情报系统士气,预示未来战场将更多渗透心理震慑与舆论攻防。
评论